首页 > 钓鱼入门 > 新手钓鱼

钓鱼如何选择正确的浮漂?什么类型的浮漂更好?吃铅量多少合适?

新手钓鱼钓友圈2023-08-10 18:35:29A+A-

10年钓鱼佬分享一下自己的真实体验,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把我知道的所有关于浮漂选择的细节都一次性分享出来。

有句话必须要写在开篇:

建立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在实践中摸索优化,不过于纠结浮漂的参数细节,不成为装备的奴隶。

这些年钓鱼人越来越多,钓鱼这项运动不再是老年人专属,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细节都可能会影响渔获。

经常在某些视频里面看到钓手说”我今天使用的是XXX的F001……“,我真的无语了,这话说了等于没说,浮漂的发展都像汽车一样有标准的品牌型号了吗?远没有,浮漂是一个极度非标的产品体系。

回到正题,钓鱼如何选择浮漂?本文只讨论台钓的浮漂/立漂选择,海竿球形浮漂、传统七星漂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1.材质分类

(这个章节了解就好,可快速跳过)

材质上一般分为:纳米浮漂、巴尔杉木浮漂、孔雀羽浮漂、芦苇浮漂

材质

浮力

自重

吃水性

稳定性

灵敏度

价格

纳米

不会吃水

便宜

芦苇

易吃水

孔雀羽

一般

易吃水

一般

巴尔杉木

一般

一般

易吃水

一般

便宜

1)纳米材质浮漂(新手首选

听名字就知道这属于合成材料做的,机器一体成型而成,最大的特点就是浮漂同心度非常高,因为是机械化批量生产,其性价比一般比较高比较便宜,比较耐用,尤其适合新手。

非要说缺点那就是灵敏度相对不高,面对轻口鱼情略被动。

还是那句话,绝大部分人的要求没那么高,纳米材质浮漂够用了,便宜啊,几块十来块钱一支,坏了就扔,不好用就扔。

2)巴尔杉木浮漂

用巴尔杉木做成的,巴尔杉木是已知的木材中最轻的木材之一,最大特点就是是柔软、比重轻、浮力大。巴尔杉木浮漂通常稳定性好、漂相清晰

最大缺点是容易“吃水”,所谓“吃水”就是浮漂在水里面时间长之后浮漂体内会渗入一部分水,导致浮力下降木梳减少,比如刚开始钓3目,几个小时之后可能就只有2目了,但吃水现象其实能很好的通过表面涂层解决,当然涂层也是成本。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出现爆顶现象,与加工工艺相关。

3)孔雀羽浮漂

孔雀羽浮漂工艺制作比较复杂,鱼漂不太结实很容易损坏,但是它的稳定性高,钝口清晰,比较柔和。比较适合垂钓回锅鱼、滑口鱼。

缺点:价格贵、容易坏,新手不推荐

4)芦苇浮漂

芦苇漂的吃铅量比较大,动手能力强的老钓友可以自己做。缺点是灵敏度过高会导致浮漂的信号比较杂,不容易抓口。而且市面上的芦苇漂大部分价格都不低

2.造型分类

明白材质的差异之后我们再来说造型

把上图再概括一下就是浮漂的造型分类,通常分为圆球形、枣核型、细长型

圆球形,并不是一定是圆球,而是说漂身部分比较短比较胖,看起来像圆球,上图左边两支

枣核好理解,上图中间两支

细长型,上图右边两支,尤其是右二

结合到图片来说相信大家一看就懂,这里不具体解释,至于说非要说上图左二是圆球形还是枣核型,反正我不纠结。

为什么不用纠结,看原理就明白了,这就可以得出通俗易懂的结论,这才是重点

假设上面6支浮漂体积相同,细长型就是由圆球形拉长而成;圆球形的横截面(漂肩)最大,细长型最小;圆球形的表面积最小,细长型最大。

圆球形,在水中下坠的阻力最大,鱼钩到位的速度最慢,钓行程的最好选择;细长型在水中下坠的阻力小,鱼钩到位的速度快,钓底层鱼的最好选择。

圆球形表面积小横向受力影响小,更能抗走水;细长型表面积大横向受力大。

最后,别忘了,还有圆球形和细长型中间的枣核型,这就是两者兼顾,也是为什么枣核型是最被认可钓鱼人使用最多的一种鱼漂。

估计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那么多纯鲫鱼的竞技钓场也有那么多人用枣核型而非细长型,因为鱼情随时都在变化,鲫鱼也有起浮、离地的时候,钓无定式。

通过上面的讲解,这时候我们看到下面的图里面不同造型的浮漂应该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上图的浮漂有长有短,漂尾有粗有细,吃铅有多有少

那我们继续。

3.漂脚漂尾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假设有两支圆球形浮漂,漂身都是直径为3cm的圆球形:

A浮漂,漂脚长5cm,漂尾长20cm;B浮漂,漂脚长20cm,漂尾长5cm。

现在两支浮漂插入相同的线组漂座同时抛入水中,会出现什么差异,

……

5秒钟思考

……

很明显,浮漂的浮力主要集中在漂身部分,浮漂的漂脚和漂尾形成了一个跷跷板,漂脚和漂尾是跷跷板的两端,有点杠杆的意思。

受铅坠的重力影响,漂脚最底部开始受力向下坠,A浮漂动力臂比助力臂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漂脚需要4N的动力才能抗衡漂尾1N的阻力,再受水的表面张力影响,可能得5N。而B浮漂恰恰相反

这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漂脚越长漂尾越短浮漂翻身越快,漂脚越短漂尾越长浮漂翻身越慢。

漂脚漂尾的长度问题,我们继续

假设我们都是钓2目单钩触底,A浮漂漂尾20cm共20目,B浮漂漂尾5cm共5目。

在浮漂翻身的时候,其实是上面说的跷跷板旋转的过程,旋转的中心一般是漂身的位置,因为这里浮力最大。

那我们就很容易知道一点:在浮漂刚刚翻身站立的一瞬间,A浮漂有大约20cm在水面之上,B浮漂有大约5cm在水面之上。

我们线组的最终形态都是钓2目单钩触底,也就是说:A浮漂要经过20cm的下坠行程之后才能到达触底平衡,B浮漂只需要经过5cm的下坠行程就可以到底。

现在,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漂尾越长,浮漂到位越慢,行程越大,适合用来钓行程,钓有追饵习惯的鱼(这里不讨论飞铅)。漂尾短到位越快,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离底小杂鱼。

漂尾除了长短,还有就是粗细,漂尾越细信号传递越好,越能放大鱼口动作。

这个也好理解吧,同样是把浮漂下压一目,漂尾越粗需要向下的拉力越大。

记住:漂尾粗细的首要参考要素不是灵敏度,是要能看得清楚,灵敏度再高我视力不好5米外我看不清,那就不是好漂

写到这里大约花了1.5个小时,确实不易,但还没说完,我们继续

4.浮漂吃铅

浮漂吃铅量,有1g左右的,有2g的,也有5g的,至于8g以上的远投浮漂,先不讨论

新手一看这些数字,什么1.07g、2.09g、2.75g、3.22g……懵了,这是干嘛?要做数学题吗?

钓个鱼而已,要这么精确吗?不需要!

江湖传言:吃铅量越小的浮漂越灵敏,吃铅量越大的浮漂传递信号越钝!

做个形象的比喻,你在水底拖动一个直径10cm的气球和一个直径100cm的气球,哪个需要的力气

这话其实没错,但吃铅量不是影响浮漂灵敏度的唯一因素,灵敏度也不能是钓鱼的唯一考虑要素。

1)根据线组大小进行选择

理论上从铅皮座到漂座之间的线组在水里有一定程度的弯曲,而且线组越粗弯曲程度越大,当然如果下面挂一个秤砣我们通常认为线组弯曲程度接近于0,线组的弯曲程度也会影响灵敏度。

这也就是说,如果用粗线组,我们尽量建议用吃铅大一些的浮漂,这样才能让线组绷直,鱼吃口后浮漂才能反映出信号。

2)根据水深进行选择

这个理由和上面的原因是一致的,水越深铅皮座到漂座之间的线组越长,也就月容易弯曲,如果有轻微走水,弯曲会更加明细。

也就是说:水越深建议使用吃铅量越大的浮漂

3)根据杆长进行选择

这个非常好理解,我们在水边抛几杆就明白了,鱼竿越长抛杆难度越大,精准度越难把握,如果吃铅量更小,抛投难度会更大,推到极限,我们用5.4m的杆子不绑铅皮不绑鱼钩,估计基本没人能抛到指定位置,因为线组太轻了没有配重,线组直接受空气阻力影响根本抛不出去。

所以杆子越长,通常建议搭配吃铅更大的漂,如果有风,应该进一步加大吃铅。

个人习惯:3.6m鱼竿配吃铅1g左右浮漂,4.5m鱼竿配1.5g左右, 5.4m配2.5g左右,6.3/7.2配3g以上。

4)其他

吃铅越大,钩到位的时间越短,可一定程度上避开中上水层小杂鱼

饵料太轻不好抛,用吃铅大的

5.灵敏度

上面这些参数说完之后,现在回过头来看灵敏度是不是清晰多了。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浮漂参数影响灵敏度,调钓目数也会影响灵敏度。如果双钩离底,理论上鱼钩发生的任何上下移动都会反应在浮漂上;如果8字环触底双钩躺底,20cm的子线,鱼钩被拖走5cm远浮漂都可能没有任何动作。

不要过分追求灵敏度,太灵了小杂鱼会导致浮漂随时都在跳舞。

钓无定式,回到开篇的那句话:

建立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在实践中摸索优化,不过于纠结浮漂的参数细节,不成为装备的奴隶。

祝大家大鲫大鲤,出门连杆爆护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钓友圈钓鱼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4 钓友钓鱼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3397号
城市分站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2345-67890

微信咨询
钓友圈钓鱼网
返回顶部
X钓友圈钓鱼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