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视频 > 路亚视频

(增城地理)广州市增城区抗战老区最多的地方——福和

路亚视频钓友圈2023-10-01 08:55:55A+A-

本人打算按照不同的地理分区来介绍广州市增城区。这次讲述的是福和地区(原增城市福和镇范围,现福和已并入中新镇),尽管福和镇已经撤销,但它有着深厚的底蕴,值得单独分出来叙说。

△福和在增城的位置(图片来源:新编《增城县志》)

​●沿革地理:

↘​明嘉靖开始,福和属归仁乡绥福都。

↘清代,因乡的名存实亡,所以增城的12个都分属捕厅、茅田司、主簿管辖。绥福都属茅田司。茅田巡检司设立在今福和茅田村。

↘​民国时期,绥福都简称为福都,管辖上福和下福两乡。后福都改为第七区。抗战时期,福都被划为国统第二区,属半沦陷区。抗战结束后撤区设乡,上福乡改称福和,下福为中新。

​↘建国后属于新三区。1952年为第八区。55年为福和区。57年为福和乡。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为福和区。1987开始为福和镇。2004年开始至今,撤销福和镇,并入中新。

​●自然地理:

↘福和主要位于西福盆地北面,三面环山。西福盆地内的福和谷地亦位于此。最高峰为大鹧鸪,海拔793.9米。福和北部的群山为东江与北江流域的分水岭

△福和及其附近地形(图片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福和的地层古老,有大片下古生界地层。

↘福和最大的河流为西福河。西福河是增城第二大的珠江二级支流。发源于福和北部的鹧鸪山,贯穿福和。

△西福河中新段(图片来源:增城区河长公示牌)

​↘福和有联安和白洞两大水库。联安水库是增城境内集雨面积、库容最大的水库。

​●社会文化:

​↘福和是增城的客家大镇,客家人口占比达70%以上(1990年数据,福和镇总人口37889人,其中客家人为27826人)。古全望家族,于南汉时期便迁到福和居住,是增城有记载的最早迁入增城的客家先民(注意这里的表述)。福和人的客家话以程乡话为主(程乡即今梅县,增城讲程乡话的客家人大都由粤东迁来),但福和北部也有部分的人讲“半长宁”话(即原讲长宁话或程乡话的客家人,其受程乡话或长宁话影响较大而成的方言)

△增城区有客家人聚居的行政村分布图(作者自绘)

↘福和的广府人主要居住在河谷平原及南部平原一带。

​↘福和有典型的客家民居。在坳头的岗埔村有广州市仅存的典型围龙屋(半圆围龙)。

△岗埔围龙屋背面

△岗埔围龙屋内部

△岗埔围龙屋正面

合益村的魏屋,被称之为“枕式围龙屋” ,其是围龙屋的半圆围龙演变成直线的结果。

△魏屋卫星图

↘福和不少村落都有高大的炮楼,如田美炮楼、高车炮楼,或许是因为地形多山,山贼众多,村民不得不建炮楼防御。

△田美炮楼

↘根据1988年的统计数据。福和的华人华侨数量达1.6万人,在增城仅次于新塘和仙村两镇。港澳同胞+华人华侨的数量,福和有近2.4万人,仅次于新塘、仙村和荔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古时生活环境问题吧。

△联安村的慎之家塾,由著名华侨郑景贵创建

​●红色老区:

​↘福和位于增从要道之上,军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其在增城的抗战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福和是增城仅有4个革命老区镇之一(其余为派潭、永和、沙埔)。

​↘福和是增城最多抗战老区村庄的地方,一共34个。

△图中中新的大部分为福和的村庄

​↘1940年的“夜袭官塘军营”之战,深夜之中,魏友相大队和翁源大刀队摸进日军兵营,砍杀酣睡中的敌人,最终以牺牲7人的代价,歼灭了200余名日军。这是增城乃至广州抗战史上的一大胜利。

△官塘村日军炮楼

​此外还有“乌石尾坳截击战”“大鱼头山截击敌人”等众多战役。

​↘日军也在福和犯了惨无人道的罪行。1940年,日军将缸瓦窑村的128名村民杀害,全村仅3人生还!

△缸瓦窑惨案旧址,曾经日军用以假设机枪的石头据说已被采去建设剧院

△缸瓦窑锅(镬)头石,据说曾经日军将小孩往该石头上砸死

​●人物:

​福和在古代的名人不多,主要集中于近现代。根据《增城市志》的不完全调查,在外地工作的15位政界名人中,有6位福和人;8位军界名人中,有3位福和人。这是其中与增城其他地方相比最突出的亮点。

△福和中学内的将军树及刻字,由吴政宏将军(福和双塘人)所植、题写

​↘郑景贵(1821-1898),福和郑新村(今属联安村委)人。马来西亚锡矿业巨子,是当地的华侨领袖,在华人中有很高威望,被英当局授予“甲必丹”官衔。1870年直隶大水灾,郑捐巨款赈济,朝廷赐“急公好义”匾。1885年,捐巨款支持中国抗法斗争,后被赏赐二品荣誉官衔。此外,他还在家乡兴办教育。

△福和联安村的郑景贵故居

​↘郑中钧(1914-1977),福和郑新村(今属联安村委)人。郑景贵的曾侄子。他热心公益事业,是旅港慈善教育名家。后其妻子郑黄月芳及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增城创办了郑中钧中学

△位于增江街道的郑中钧中学

​↘郭继枚(1892-1911),福和官塘村人。参加了广州起义,只身炸死8名清兵。撤退时不幸中弹牺牲,其时年仅19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福和官塘继枚小学

​↘魏友相(1908-1953),福和凤池村(今属南池村委)人。参与领导多次的抗日活动,曾指挥夜袭官塘战,立下屡屡战功。他热心教育,创办了福都中学(今福和中学)。建国后任增城中学校长,后受到批斗,含冤而死。

△福和凤池村

​↘李旭初(1900-1982),福和花山村(今属永兴村委)人。积极参与抗日斗争,领导队伍抗日。他热心教育,创办夜校、学校,还作、唱山歌,宣传群众,鼓舞了人心和斗志,被称为战斗的歌手。

△福和花山村的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

​↘钟西容(1911-1945),福和鸭母潭村(今属三星村委)人。积极参与领导抗日。在一次突围中负伤,不能走动,敌人循着血迹而来,他毅然拉响身上的手榴弹,壮烈牺牲。

​↘郭金洪(1936-1992),福和鸭埔村(今属永兴村委)人。被派到派潭创办农业中学,他不被困难所压倒,根据农业中学的特点办学,后取得显著成绩。后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观礼和全国文教战线劳模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们的接见。

​↘郭冠雄(1909-1999),福和官塘人。曾与李东林、魏友相、李旭初等爱国青年,联合附近学校教师一起成立了福和民众抗日御侮救亡团(后称救亡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

●图说福和

△福和中学,原名福都中学,建于1946年,是增城第五所创办的中学,也是增城仅有的五所建国前创办的中学

△福和老街的骑楼

△福和五联村委的高车村,是增城典型的粤客杂居村,客家赵姓与广府赵姓在同一自然村里其乐融融

△西福河风光

△福和官塘村委黄村的客家民居

△福和三星村委西河村的西河古桥,西河湛氏是现今湛氏最早进入增城聚居的家族

△派潭镇高埔水库视角下的鹧鸪山,大鹧鸪位于福和(现中新)、派潭、从化江埔交界,是福和最高峰

————————————

本文所有的实景照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转载需注明出处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钓友圈钓鱼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4 钓友钓鱼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3397号
城市分站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2345-67890

微信咨询
钓友圈钓鱼网
返回顶部
X钓友圈钓鱼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