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入门 > 台钓入门

【头条】兴隆河畔是故乡——踏访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上)

台钓入门钓友圈2023-09-30 12:02:13A+A-

        记者 雷丰 张悦

        秋声无觅处,水乡碧波中。

        行走兴隆河畔,绿杉清风,思绪万端。

        世上有很多路,每一条都通往自己的家乡;世上有很多河,只有养育自己的生命之河,才能融入我们生命的血液。

        兴隆河,始终流淌在潜江人的梦里。

兴隆河畔,蚌湖人家忆秋月

        “我们的家乡在兴隆河畔,一个令我们一生魂牵梦绕的地方。”

        白露时节,朝阳初升。河岸为村里孩童们讲故事的老人,叫李孝洪,王场镇杨湖村65岁的老村支书。

        手指倒映着葱葱杉树的河水,李孝洪悠悠地说,这条河水,承载着许多村民的童年回忆——

        “兴隆河的水涨水落,带给幼时的我们渔之乐。涨水时,家门前的小河也跟着涨水,鱼随水走,这时候钓鱼那叫其乐无穷,鲫鱼、鲤鱼、乌龟……应有尽有,土鲢鱼特别爱上钩,浮漂猛地下沉,十有八九是它;退水时,那更是乐翻天,恨不得全队的大人小孩齐上阵,从小河的这头赶到那头,拿着传统的捕鱼工具,岸上还有帮忙捡鱼的,每当有人抓到稍大点的鱼,便传来阵阵欢呼声,赶鱼的人更是铆足了劲儿趟水摸鱼……”

        孩童们听得入神,缠着支书爷爷讲更多兴隆河的故事。

        记者也听得过瘾,镇里领导便请来了更多讲故事的人——

        “以前啊,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叫蚌湖……”在镇文化站当了25年站长的王星说,兴隆河比他大不了几岁,但却是养育他和整个老蚌湖区百姓的母亲河。

        “潜江八景之‘蚌湖秋月’,现在王场镇吕垸村和高石碑镇蚌湖村交界处。”王星说,“那时,整个王场镇和高石碑镇、积玉口镇8个村、周矶办事处8个村及田关河管理处砖瓦厂、工农大队,都属蚌湖区。而‘蚌湖秋月’,为明代潜江著名的八景之一,更是潜江西北美景一绝,可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北京的‘卢沟晓月’媲美!”

        记者查阅《潜江地名志》知悉,蚌湖自古是汉江滩上的一个大湖,因湖中盛产蚌螺得名。古蚌湖因与汉江平行,又名“蚌湖河”。

        “河岸上有一条十里长街,叫蚌湖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相传,蚌湖街道濒临汉水,交通便利,物阜民丰,商贾云集,享有‘小汉口’美誉。”王星说。

万人上阵,荒野开辟母亲河

倚河岸水杉,望脚下碧澄。远离尘嚣的兴隆河水,静静流淌。

        水乡园林,秀美林水,眼前这番怡人景象,是勤劳朴实的潜江人民肩挑手栽而成。

        “半个世纪前,蚌湖区一片茅草地,乡亲们一年到头只能刨旱地里的胡萝卜、玉米棒子吃。”河畔林圣村,81岁的老人习传炳回忆这辈子“最兴奋和最幸福的事”,便是开挖兴隆河。

        兴隆河起源于兴隆镇汉江河口,止于田关河。“话说挖河当年,可谓举全县之力,家家户户出动,青年壮丁、老少妇孺齐上阵。”习传炳娓娓道来——

        1961年冬至次年春,蚌湖区民工2500人在兴建兴隆闸的同时,开挖闸外引渠255米,内引渠1000米;1962年冬至次年春,蚌湖、浩口、张金、老新、熊口等区和周矶、后湖等农场民工1.1万人,开挖兴隆闸至中沙河倒虹管一段,长37.3公里;后经3次加深拓宽,全县各区数万人上阵,于1970年形成现状。

        “我参加挖河那年是1967年冬,31岁,肩挑一百多斤,来来回回数十趟不在话下!”习传炳说,河水引进村子后,村民种上了水稻,吃上了大米饭,过上了好日子。

        潺潺河水载乡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兴隆河流经区域,17.72万亩荒地变良田,为全市唯一的汉水清洁水源。

        据《潜江县志》载,蚌湖闸关闭后,打开跃进闸,河水经跃进河、荆幺河,由倒虹管过田关河,可自流至高石碑、积玉口、广华、浩口、高场、后湖、运粮湖、张金、龙湾。关闭黄场闸,由倒虹管过东荆河入百里长渠,可自流至泽口、园林、杨市、总口、渔洋。开启范新闸,由倒虹管过田关河,可自流至周矶、熊口、老新、白鹭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穿镇而过的兴隆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流淌的历史,就是整个老蚌湖区的历史。”林圣村村支书何新庆说。

        没有兴隆河时,蚌湖区人家分散而居,茅草芦苇间,零星小屋,难见炊烟。

        兴隆河水流进村后,村民依河而居,靠河而生,因河而兴,河两岸聚集起一户户人家,从而形成各个自然村落。

        “没挖兴隆河时,村民都靠打井水,人也喝,牛也喝,生产、生活都是一口井。”王场镇林圣村73岁的老村支书孙心泽说,这条河,这片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诉说蚌湖美景,史话峥嵘岁月。昔日蚌湖区,今朝兴隆河,同样美不胜收——

        兴隆河水自高石碑下王场,流经周矶,汇入田关河。沿线风光,蕴绿藏秀,河水深处,鱼米之乡,眼前尽是林树、流水、小桥,田园、村舍、人家。

        近些年,我市又从兴隆河引汉江一江清水入城区,投入5亿元实施“园林城区水体连通工程”,将百里长渠、县河、城南河等水系串联互通,水体置换速度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1天,实现了“一河清水润全城”。

杉水叠映,水乡园林鱼米香

离开王场镇,记者溯兴隆河而上,翻过汉江大堤,寻至兴隆河源头——高石碑镇兴隆村,穿堤而过的兴隆闸下,汉江水、兴隆河水在此“牵手”。

        河岸上的水杉树,成排成林,屹立云霄,静静守护着这方河水与百姓。

        潜江,曾因水杉而闻名。上世纪50年代初,我市引种水杉成功。1974年,兴隆河沿岸大量栽植水杉。“兴隆河绿植长约39公里,林地面积3758.6亩,其中水杉2642.2亩,杨树1116.4亩。”市林业局副局长石宗佑向记者介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追求经济效益,走了一点弯路,砍伐了一批水杉,改种杨树。杨树是工业用材,成长周期约10年,而水杉成长周期20年,用途不广泛,经济效益远低于杨树。

        上世纪90年代,水杉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年以后,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开始修复水杉林,将大部分树种换成水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拨付专项财政资金对水杉进行保护,并将水杉列为潜江“市树”。“在王场工业园长飞大道建设中,设计方案需要砍伐200多棵水杉,时任市长黄剑雄亲自批示:宁可道路改道,也不能砍伐水杉……”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下,水杉与潜江这片土地结下不解情缘:这里有世界最大的人工水杉林,有全国最大规模的水杉种子园,有全省保存最完好的兴隆河水杉渠道林,有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的水杉纪念碑,有象征中德友谊的水杉纪念林……水杉,与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日出日落一起,构起了最美、最和谐的江汉平原风景。

        岁月悠悠,河水汤汤。在河域文化里徜徉,有如剥开历史的年轮。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湾兴隆河,这片水杉林,静静守护着老蚌湖区。林水相依,涵养生态,滋养人文,成就了水乡园林的物阜文昌。

        兴隆河,永远的母亲河!

查找公众号潜江日报或微信号:QJRBSH 关注 我们

承接 微信代运营 视频直播 策划 . 推广 . 活动 . 品牌 

领取商家各种优惠券,兑换券,现金券

爆料、求助、发布信息、各种券类

联系微信/电话:189 0722 1188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钓友圈钓鱼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4 钓友钓鱼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3397号
城市分站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2345-67890

微信咨询
钓友圈钓鱼网
返回顶部
X钓友圈钓鱼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