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钓鱼资讯 > 钓鱼行业资讯

「遗鸥」的外形特点是什么,对于这一生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钓鱼行业资讯钓友圈2023-09-27 18:49:12A+A-

遗鸥是一种非常珍稀的鸟类,也是被人类所认知最晚的鸟种之一,故而得名“遗鸥”。1929年4月,瑞典鸟类学家E Lonnberg在内蒙古西部弱水发现此种鸥,并在1931年将其认定为黑头鸥的一新亚种Larus melanocephalus relictus。但此鸥标本与黑头鸥又有明显不同,于是他隐晦地使用了Larus relictus的种名。直到1971年,哈萨克斯坦的标本的发现将遗鸥才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种。1990年以后,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及蒙古国发现大量的遗鸥繁殖种群,经过专家研究论证,才证明了遗鸥是一个有效种[1]

图片:遗鸥(图源:https://dp.pconline.com.cn/sphoto/list_1856143.html)

一、关于遗鸥

遗鸥,属鸥形目、鸥科,是一种中型的水鸟,也被叫做“钓鱼郎”、“钓鱼郎子”。

1.外形特点

遗鸥体长约40cm,大小介于渔鸥和黑头鸥之间。喙和脚都是暗红色,脚有时呈珊瑚红色,前额扁平,夏季头部纯黑,就像围着一块黑色头巾。眼睛后缘的上、下方各具一个星月形的白斑。背部、肩部为淡灰色,腰部、尾羽和下体为白色。飞翔时翅膀的尖端呈黑色,而且具有白色的斑。冬季头部变为白色,只是在耳区有一个暗红的斑,甚为醒目。另外,在头顶至后颈也有较暗的颜色。肩、翼上覆羽淡灰色,与背同色;外侧初级飞羽白色,具有黑色次端斑,次端斑自外向内各羽逐渐扩大,至第六枚初级飞羽又缩小为一个小黑斑[2]

幼鸟第一年冬羽似成鸟冬羽,但耳覆羽无暗色斑,眼前有暗黑色新月形斑;后颈有暗黑色纵纹,三级飞羽和部分翅覆羽暗褐色,尾羽白色,末端具一宽阔的黑色横带。虹膜棕褐色,幼鸟的喙和脚为黑色或黑褐色[2]

(图源:https://dp.pconline.com.cn/sphoto/list_1856143.html)

2.栖息与繁殖

遗鸥一般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和内陆沙漠或沙地湖泊,巢大多营于湖心岛,集群营巢,但进入孵化期前多数结对活动。通常在巢址近旁或在巢中交尾,多在黄昏前后进行[3]

主要以小鱼、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藻类及柠条和白刺等的嫩枝叶等植物性食物。白天多在湖边拣食被风浪推在岸上的水生昆虫,或在沙丘上觅食甲虫,黄昏前后在湖中啄食浮于水面的水生昆虫。在岸边捕鱼是用脚搅泥沙,于浑水中捕食[3]

图片:遗鸥求偶(图源:https://www.birdnet.cn/thread-855726-1-1.html)

遗鸥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通常在湖心的小岛上营建起巢群,巢与巢之间的距离有时仅为7厘米,主要由枯草构成,里面铺垫有羽毛。每窝产卵2~#枚,也有1枚或4枚的,卵的颜色为白色,带有褐色或黑色斑点。刚出壳的雏鸟体重为50克左右,全身为浅灰色的绒羽,嘴、脚均为黑色,趾间有蹼。出壳后第二天,雏鸟就可以行走,还可以在亲鸟的嘴里啄食。但雏鸟十分怕冷,常依偎在亲鸟的翅膀下取暖[4]

3.遗鸥的迁徙

4月迁来内蒙古繁殖地,8月开始离开繁殖地。到目前为止对遗鸥的迁飞活动和越冬地了解甚少。但近年来在越南北部、土耳其、保加利亚观察到中亚种群的环志当年幼鸟,在北戴河、塘沽见到鄂尔多斯种群的环志当年幼鸟。有关研究人员依据环志资料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于秦皇岛附近所见大量当年幼鸟和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采自商都、康保、塘沽等地的标本推测,鄂尔多斯至渤海湾是遗鸥繁殖期后转飞它地的一条迁飞路线。遗鸥的越冬地很可能存亚洲东南部,部分在韩国南部[1]

图片:濒危遗鸥千只飞临(图源:http://www.ctps.cn/PhotoNet/product.asp?proid=1841226)

国内迁徙季节见于陕西北部,河北康保、北戴河,天津塘沽,山西,江苏,新疆;国外繁殖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湖、俄罗斯外贝加尔赤塔地区的托瑞湖、蒙古国的塔沁查干诺尔及中亚地区的巴尔喀什湖。越冬地尚未明了,曾在朝鲜南部、香港、越南北部、日本列岛见到或采到零星个体[1]

4.亚种

20世纪90年代,鸟类学者将遗鸥视为4个相对独立的繁殖种群[5]

一是中亚种群:主要繁殖地为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和巴尔喀什湖。20世纪50年代最多时有2 000只左右;1998年仅见1只鸟,1999年仅为2对。

二是远东种群:主要繁殖地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赤塔市的托瑞湖区。20世纪80至90前期年代,最多时有2000只左右;1995年零只,1996年仅有24对。

三是戈壁种群:一直为弱势种群,散布于整个蒙古高原中、西部至南戈壁。大多由非繁殖个体组成,呈现区域性流动的态势,一直数量很少。

四是鄂尔多斯种群:我国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主要繁殖地为桃—阿海子,其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00余巢稳步上升到1998年的3594巢,7 000多只,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种群。从2000年的3587巢锐减至2004年为零繁殖记录,2005年仅有14只,5巢。而红碱淖湿地遗鸥从2000年发现200只,到2005年迅猛增加到11000多只。

图源:http://www.wangchao.net.cn/lvyou/detail_374639.html

二、对遗鸥的保护

遗鸥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被称为高原上“最脆弱的鸟类”。

由于数量少而分布范围小,遗鸥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和《野生动物迁徙的物种保护公约》(MSC)附录,被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受威胁鸟种;亦列入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种)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

遗鸥种群数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主要繁殖地湖心岛面积有关,而位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湖心岛的面积主要与降水相关。荒漠地区的降水量是相当不稳定的,可见保护遗鸥繁殖地湖心岛是保护遗鸥的关键[2]

1.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的遗鸥繁殖种群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繁殖种群。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建在东胜西部,核心区以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为主要区域。自然保护区内湖泊、岛屿众多,湿地、沙地、草场遍布,形成了典型的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该保护区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初被《国际湿地公约》执行委员会认定为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这是一处以保护遗鸥以及其栖息地湿地生态环境为宗旨的国际重要湿地[6]

图片: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图源:http://www.wangchao.net.cn/lvyou/detail_374639.html)

2. 陕北红碱淖自然保护区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每年5~10月间,万余只遗鸥回来到红碱淖湿地进行繁衍生息,占世界遗鸥总数的90%以上,红碱淖也因此被称为“遗鸥之乡”。红碱淖湿地不仅挽救了鄂尔多斯种群,并为其发展成为全球最稳定、最庞大、最富生机的种群奠定了良好基础[7]

红碱淖的遗鸥保护策略是:“保岛护岸”。保岛即保障湖心岛长期存在,不受人为干扰岛周围100 m以外布设浮标警戒线,禁止游船靠近;水位下降时,要挖断与岸边逐渐相连的陆地,使之不演变成半岛或陆地;水位上升时,对有淹没危险的小岛填沙增高,或将已有的半岛挖断成为湖边岛。护岸:就是保护湖周围湿地、半荒漠化草原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使遗鸥等鸟类有丰富的食物来源;要禁止垦荒扩大农地或搞其他建设,尤其是在沿湖20 km范围内要禁止污染性工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在核心区不搞旅游设施,湖边的旅游区也要相对集中[5]

图片:2015中国·神木红碱淖第二届观鸟节(图源:http://news.sxrb.com/sxxww/xwpd/cjzh/5415747.shtml?content=)

然而,近年来红碱淖附近伊金霍洛旗的煤矿开采,以及红碱淖两条补水河流上蓄水水库的修建,导致红碱淖地表水量的急剧下降,这将对在此生存的遗鸥及其他52种受保护鸟类和17种野生淡水鱼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针对此现象红碱淖于2012年开始了保护工程,从内蒙古札萨克水库补水使得湖泊得以延续扩大。平衡好自然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7]

参考

^abcd旭日干主编. 内蒙古动物志 第3卷 鸟纲 非雀形目[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06. ISBN号 :978-7-5665-0394-7^abc关萍. 辽河干流地区鸟类多样性及常见鸟类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7.06. ISBN号 :978-7-5655-1763-1^ab旭日干主编. 内蒙古动物志 第3卷 鸟纲 非雀形目[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3.06. ISBN号 :978-7-5665-0394-7^黄勇主编. 了解大自然 珍奇动物[M].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3.07. ISBN号 :7-5494-0866-1^ab徐振武,冯宁,王中强,常秀云,肖红.陕北红碱淖湿地遗鸥资源分布与保护管理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02):126-129+133.^许景红编著. 梦幻飞鸟[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05. ISBN号 :978-7-5087-2411-9^ab陶明,孙利斌主编. 新华社记者看榆林[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3.02. ISBN号 :978-7-5166-0329-1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钓友圈钓鱼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相关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4 钓友钓鱼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3397号
城市分站 | XML地图 | HTML地图

qrcode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2345-67890

微信咨询
钓友圈钓鱼网
返回顶部
X钓友圈钓鱼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